“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。”当今时代,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,丝毫不比改革开放初期逊色。这一方面说明党中央领导有方,另一方面说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。各地各部门要重视抓人才工作,千方百计吸引人才过来,同时做好平台建设和后勤服务,让各类人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抓人才工作,要有包容思维、海纳百川。实践证明,抓好人才工作,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,并且具有效益爆发式增长的潜力。因此,我们在集聚人才的时候,要破除唯学历论、唯资历论、唯成绩论的“三论导向”。

要清醒的看到,有的本科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出来的成果,甚至比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才还要厉害。几十年前,在浙江杭州,一名英语老师创业者创办了阿里巴巴,现在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。袁隆平院士作为一位归国海归,回到当时还比较贫穷落后的中国,为十三亿人解决了吃饭问题。在这方面的事例有很多,充分说明人才没有贵贱高低,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要以包容的心态,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。

抓人才工作,要有战略思维、世界眼光。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或许不会犯什么错误,但一定干不出成绩,并且会和机遇失之交臂,导致错失良机。要向高处看,向远处看,对于人才不要怕引不进来,关键是要去做好对接和服务工作,正如人们常说的“有一才有二”。

中国的人才资源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一,但为什么中国的高端、尖端人才却比其他发达国家少呢?调查显示,中国大量的人才选择到发达国家工作,许多甚至移民到发达国家。对此我们无可厚非,人人都享有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权力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较,是综合国力的比较,人才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因此,必须着力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和保障机制,让他们能够留得下来。
“人才者,求之则愈出,置之则愈匮。”对人才要善于使用,让他们发挥出价值,使他们感受到荣誉和工作的快乐。组织部门主管人才工作,要着力打造一个或几个各领域的尖端人才,通过他们把人才吸附过来,以人才带人才,以人才培养人才,释放“尖端”人才集聚效应。(卓君)